突然很火的“碳中和”到底是什么?(下)
- 分类:行业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5-25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中国的“碳中和”蓝图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将“碳达峰”“碳中和”锁定了这两个重要的时间点:2030年和2060年。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30年“碳达峰”:碳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加;2060年“碳中和”:总碳排放实现接近0的标准 此后各种有关“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也相应出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2020年中央经济会议则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在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对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行动方案。 中国相关产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根据我国的规划,我国距离碳中和目标仅剩40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更是只有短短30年时间,这个时间对于中国这样的主要经济体已经是非常紧迫了,实现碳中和必将是一个巨大挑战。 首先,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现阶段面临着碳排放量大、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的挑战。尽管近年来,随着能源转型步伐加快,中国的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但煤炭在一定时期仍是主体能源类型和重要工业原料。 因此,需要大力推进煤炭的清洁利用仍是有效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不至于出现美国德州极端天气下能源供给的安全问题。 1. 节能减排,改变能源结构:工业、建筑、交通、电力行业将成为主要目标 工业以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电力等六大产业耗能最大、排放最多,且对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度高,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为了进行节能减排,这些行业需要自低端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进行转变,降低单位生产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预期有高技术力的环保企业和设计院所将成为这场浪潮的受益者。 2. 碳捕集、碳利用与碳封存(CCUS)行业有望迅速发展 CCUS技术是指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储存、循环和再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游离的二氧化碳会被使用,从而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CCUS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有可能实现近零排放,是全球气候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将会大幅推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碳排放市场的建立有两个重要意义: 一是碳市场可在其覆盖的“控排企业”之间有效分配减排活动。一般来说,政府可以为所需要控制的企业设定“排放额”,从而对企业的排放进行约束。在此基础上设立碳市场可以让节能减排做的出色的企业得以出售自己节约的配额,而暂时无法达标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购买配额来进行缓冲,从而对实现碳中和产生“润滑剂”的作用。 二是将产生一个可以量化的“碳价”,这个指标也会像油价、电价、水价一样,对市场的资源配置产生一个引导作用。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曾在采访中提出过一个论述:“如果碳价被认为是要上涨的,那么所有的高碳行业就会预见以后的高成本,从而自觉减少对高碳活动(生产、采购、运输、消费)的投资和参与,转向低碳的经济活动。这就是碳价引导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功能。”这也是碳市场将对整个行业形成的积极影响。
突然很火的“碳中和”到底是什么?(下)
【概要描述】中国的“碳中和”蓝图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将“碳达峰”“碳中和”锁定了这两个重要的时间点:2030年和2060年。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30年“碳达峰”:碳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加;2060年“碳中和”:总碳排放实现接近0的标准
此后各种有关“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也相应出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2020年中央经济会议则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在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对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行动方案。
中国相关产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根据我国的规划,我国距离碳中和目标仅剩40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更是只有短短30年时间,这个时间对于中国这样的主要经济体已经是非常紧迫了,实现碳中和必将是一个巨大挑战。
首先,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现阶段面临着碳排放量大、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的挑战。尽管近年来,随着能源转型步伐加快,中国的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但煤炭在一定时期仍是主体能源类型和重要工业原料。
因此,需要大力推进煤炭的清洁利用仍是有效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不至于出现美国德州极端天气下能源供给的安全问题。
1. 节能减排,改变能源结构:工业、建筑、交通、电力行业将成为主要目标
工业以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电力等六大产业耗能最大、排放最多,且对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度高,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为了进行节能减排,这些行业需要自低端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进行转变,降低单位生产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预期有高技术力的环保企业和设计院所将成为这场浪潮的受益者。
2. 碳捕集、碳利用与碳封存(CCUS)行业有望迅速发展
CCUS技术是指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储存、循环和再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游离的二氧化碳会被使用,从而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CCUS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有可能实现近零排放,是全球气候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将会大幅推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碳排放市场的建立有两个重要意义:
一是碳市场可在其覆盖的“控排企业”之间有效分配减排活动。一般来说,政府可以为所需要控制的企业设定“排放额”,从而对企业的排放进行约束。在此基础上设立碳市场可以让节能减排做的出色的企业得以出售自己节约的配额,而暂时无法达标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购买配额来进行缓冲,从而对实现碳中和产生“润滑剂”的作用。
二是将产生一个可以量化的“碳价”,这个指标也会像油价、电价、水价一样,对市场的资源配置产生一个引导作用。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曾在采访中提出过一个论述:“如果碳价被认为是要上涨的,那么所有的高碳行业就会预见以后的高成本,从而自觉减少对高碳活动(生产、采购、运输、消费)的投资和参与,转向低碳的经济活动。这就是碳价引导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功能。”这也是碳市场将对整个行业形成的积极影响。
- 分类:行业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5-25
- 访问量:
中国的“碳中和”蓝图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将“碳达峰”“碳中和”锁定了这两个重要的时间点:2030年和2060年。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30年“碳达峰”:碳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加;2060年“碳中和”:总碳排放实现接近0的标准
此后各种有关“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也相应出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2020年中央经济会议则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在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对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行动方案。
中国相关产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根据我国的规划,我国距离碳中和目标仅剩40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更是只有短短30年时间,这个时间对于中国这样的主要经济体已经是非常紧迫了,实现碳中和必将是一个巨大挑战。
首先,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现阶段面临着碳排放量大、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的挑战。尽管近年来,随着能源转型步伐加快,中国的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但煤炭在一定时期仍是主体能源类型和重要工业原料。
因此,需要大力推进煤炭的清洁利用仍是有效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不至于出现美国德州极端天气下能源供给的安全问题。
1. 节能减排,改变能源结构:工业、建筑、交通、电力行业将成为主要目标
工业以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电力等六大产业耗能最大、排放最多,且对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度高,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为了进行节能减排,这些行业需要自低端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进行转变,降低单位生产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预期有高技术力的环保企业和设计院所将成为这场浪潮的受益者。
2. 碳捕集、碳利用与碳封存(CCUS)行业有望迅速发展
3.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将会大幅推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碳排放市场的建立有两个重要意义:
一是碳市场可在其覆盖的“控排企业”之间有效分配减排活动。一般来说,政府可以为所需要控制的企业设定“排放额”,从而对企业的排放进行约束。在此基础上设立碳市场可以让节能减排做的出色的企业得以出售自己节约的配额,而暂时无法达标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购买配额来进行缓冲,从而对实现碳中和产生“润滑剂”的作用。
二是将产生一个可以量化的“碳价”,这个指标也会像油价、电价、水价一样,对市场的资源配置产生一个引导作用。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曾在采访中提出过一个论述:“如果碳价被认为是要上涨的,那么所有的高碳行业就会预见以后的高成本,从而自觉减少对高碳活动(生产、采购、运输、消费)的投资和参与,转向低碳的经济活动。这就是碳价引导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功能。”这也是碳市场将对整个行业形成的积极影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更多资讯
个性化智能设备制造商
我们能为您提供满意的定制化服务
万能表单
默认万能表单
意向信息
联系信息
联系我们
销售电话:138-6100-9301(微信同号)
地 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高新区西湖路160号工研荟科技产业园5C
邮 箱:13861009301@163.com
社交媒体

销售咨询
